站不穩的字
撰文:阿傑仔 (2004-08-13)回到文章列表

相信大家都認識左方這個「出」字。這個字的筆畫大致是左右對稱的。當然,在楷書中由於橫筆都是由左下到寫到右上寫而略為傾斜的,所以嚴格來說有其不對稱的地方。但是在左邊這種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中,其筆畫結構的確是左右對稱的。

但是我們再看看下面的這個「出」字。同樣是黑體字,卻又好像有點不一樣。其實下面這個「出」來自簡體中文字體,它最大的不同處就是在於最左下方的直筆畫一碰到橫筆畫就停住了,不像一般的「出」字(例如最上方的「出」),左方的直畫會往下延長而超過橫筆。

這樣的筆畫結構,使這個簡體中文字體裡的「出」變得相當怪異。因為這個字所有筆畫都是左右對稱,但卻出現一種例外:左下方的直筆未超過橫筆,右下方的直筆卻超過了。也因此,這個字好像「站不穩」,因為右下方少了支腳,似乎整個字就要往左邊倒。

為什麼簡體中文裡的「出」要設計成這樣呢?其實,這是一系列文字革新的產物。在中國共產黨主政後,除了推動文字簡化,還改變了傳統印刷體的筆畫。他們認為印刷體應該儘量和手寫楷書一致,以減少學習障礙。在「出」或「山」的楷書裡,第一筆是先寫一個直畫然後立刻繼續向右彎寫出橫畫,中間沒有間斷,全部只算作一筆。若是讓印刷體的第一筆超過橫畫,那麼看起來就像有間斷的兩筆了。因此,為了讓印刷體看起來符合連筆的樣子,字就被改成這個樣子了。

但這種做法不是沒有可議之處。因為這種直畫加上橫畫的連筆寫法,對於漢字的書寫來說是基本知識,我們也很難想像當「山」或「出」的印刷體被印成看起來像不連續的兩筆時,學習者就會跟著寫成兩筆。因為為了求書寫的順暢和方便,幾乎沒有人會在寫了這類的直筆後還把筆提起來,然後才繼續寫橫畫。

而印刷體本來就不等同於手寫體,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是很平常的,講求設計上的整齊和對稱是天經地義的。在楷書裡,「山」或「出」這類字雖然右邊的直畫超出橫畫,而左邊的直畫卻沒有,但是楷書的橫畫都是由左下到右上傾斜,所以整個字的筆畫仍維持著某種均衡。而既然宋體和黑體的橫畫是作水平線的處理,那麼硬要在其他地方改成手寫式的外觀,恐怕就會造成結構的不平衡,怪異的字體設計也就因而產生了。

 




歡迎發表意見:

您的大名: 
電子郵件:  (不會公開,可不填。)
意見: 


驗證碼: 


全部共 19 個留言。全部共 2 頁。 目前顯示第 1 頁。

跳頁: 下一頁 1 | 2

Pepino 2012-04-08 00:59:31

謝謝您的回應。
不過,在對康熙字典式宋體字形作修正,使之向手寫體靠攏這一點上,應該說國字標準字形與大陸“新字形”、日本“新字體”多少是相仿佛的。
拿舊字形中有名的(也許該說是“臭名昭著”的? 反正舊字形時代受教育的人都知道)印刷體與手寫體筆劃數明顯不符的示、食、辵“三部首問題”來講,三者就都不約而同的選擇拿它們開刀(儘管改革方法不一)。
也因為這個原因,三者在印刷字型業圈內被泛稱為“新字形”/“新字体”。國字標準字形竟与另外两者一起被視為一丘之貉,这也许是当年國字標準字形的制定者們所不曾預料到的。
阿傑 2012-04-06 14:28:33

感謝提供資訊

關於標準制定者是考慮教育方便,我自己是覺得至少在台灣,這一點不完全是如此,否則他們也不會搞出一大堆怪異的發明或是過度解釋字源,把字弄得極其繁複又不符傳統用法。我手邊有一本教人寫對教育部標準字形的書,把這本書研究完,學生也不用學別的了。 -_-
Pepino 2012-04-01 02:33:29

我想我查到日文的“内”是怎麼回事了:在日文中“”“”也是“新舊字體”相當於繁簡字的關係,可是《常用漢字表》沒有列出這一新舊對立,結果日文編碼裏“內”也就沒有兩收(只有“新字體”)。
Pepino 2012-04-01 02:08:22

說到“逸”,兼容區還有個碼位放單點走之+兔的,這是因為 EACC (美國國會圖書館東亞館用的編碼)和 IBM-Japan 這兩種編碼裏把日文新字形的“逸”和中文的“逸”分別編了碼,結果日本代表那麼一胡搞之後,只有在兼容區再拿一個碼位,把它們的中文“逸”映射到那裡去。

總之,目前康熙字典宋體字形還有官方地位的就是韓國和日本(“舊字體”和“表外漢字”部分),這是肯定的。只是那個 Unicode 對於想使用舊字形的中文用戶,實在是不友好。
Pepino 2012-04-01 01:40:44

至於內,我看到的漢和辭典裏的字形確確實實也是從入的(您可以看看日本的各種漢文辭典,都是極其規範的康熙式字形,甚至把康熙字典自己不一致地方的都改過來了,比本家還“規範” )。

但日本政府在IRG的代表在字形等同問題上經常胡來,這個“内”也許只是他們胡搞的範例之一。其他的例子還有把他們新字形的“漢”(右邊從草頭)“逸”(從免不從兔,且用了少了一點的新字形走之)等同於正體字,然後在兼容區又要了兩個碼位放自己的舊字形,只圖自己方便,相當可笑。
Pepino 2012-04-01 01:09:26

我們說“康熙字典字形”的時候也許應該區分一下不同情況。
裏面有些是為了迎合字源,這些很多都被國字標準字形吸收了,比如廿頭黃,刃丸的點等等。但是有時也有莫名其妙的代之以自己的發明。
比如康熙字典月部件四分:兩橫封口從肉、不封口從月、一豎一橫從丹、兩點從舟。這原則本來是很清楚的,只是康熙字典自己對前兩者沒有貫徹到底而已。國字標準新發明了“點提月”配肉,把前兩者分清了,卻取消了丹月和舟月,而且把月部件在上下結構的下方時的變體方月也取消了。
還有一部分是為了美觀和方便走刀,比如首筆點改橫或豎,糸幺部件、走之底的處理、各種折筆的切斷等等,這些跟字源的關係不大,又會造成筆劃數上的誤解,國字標準就拋棄了它們。
後面這些其實是“舊字形”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歷代刻工職業經驗的積累,後來編著字書的文字學家們有將它們加以整理,以適合字源。但當代的標準制定者首要考慮的卻是教育的方便,這種過分背離手寫體的設計的是會給他們造成麻煩的。而日本不知處於什麼原因,政府頒佈字形完全以印刷體為准,不考慮手寫體,結果就是他們的字形反而更多的保留了傳統印刷體的風貌,更有甚者他們的手寫體也跟著印刷體化了,您可以注意一下菅直人首相是怎麼寫自己名字裏的“直”的。

至於日本的“黄”,也許您不知道,這個其實是日文新字體,相當於日本簡化字,Unicode把它和大陸的新字形等同了。而日文舊字體也是康熙式的廿頭黃,則和台灣來源的等同了。请看 Unihan 数据库里的,兩個都有J來源,對吧?這是Unicode中之所以存在令中文用戶困擾的“字形分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文編碼中它們就是不同的字,相當與簡化字與正體字的關係,所以Unicode為了向後兼容,只好也跟著分立,上面那種辦法(分別等同於大陸新字形與國字標準字形)就是處理手段之一,類似的還有產/産、為/爲(為的情況是反過來的,大陸繁體字字形近於舊字形,只是爪頭的三點由外張改為內斂;國字標準字形卻取了俗體,等同於新字形)。

當然也有國字標準字形也取了新字形的情況,這樣有一部分舊字形就只有孤零零的丟到CJK兼容區去了,而日文新舊字體是不能無限類推的,常用漢字和人名漢字兩表之外的漢字只能尊康熙字典式舊字形。黑體-繁和老版細明體中令用戶困擾的字形不統一的問題就這樣產生了,有分立且國字標準字形取了新字形的,顯示出來的就是“不統一”那部分了,比如青/靑、真/眞。
阿傑 2012-03-28 08:14:43

我想Pepino說得是。不過說到康熙字典字形,台灣教育部其實非常迎合康熙字典,主其事者有越繁複越好的意識形態,所以普遍採用康熙字典裡出現的一些與民間及書法家寫法有出入的字形,例如「黃」、「內」,上面分別是「廿」和「入」,但日本在這方面卻是從俗。也許該說日本只是取其神(康熙字典字形的設計原則),大多字形還是從宋/明體來的?請教一下了。
Pepino 2012-03-26 23:38:33

在“黑體-繁”那篇文章的評論裏有人說,“以舊字形(康熙字典字形)為印刷字形的標準,歷史上並未出現過這樣的事實。”個人覺得這樣的說法應該加個限定,因為日本必須除外。
宋體/明朝體和康熙字典字形在日本的權威程度遠遠高於在華語世界,近代中國向日本輸出的多是仿手寫的仿宋體,如聚珍仿宋、真宋體等。而日本向中國輸出的則是明朝體,直到現在中國的印刷宋體追溯起來往往都還和近代的秀英明朝、筑地明朝有關聯,台灣這方面更無論矣——連明朝體的名稱都直接拿過來了(明體)。
兩邊對待印刷字形截然相反的態度,可以說是歷史上一個有趣的問題,有時間也許可以寫篇文章。
Pepino 2012-03-26 23:26:59

是的,大陸這邊的新字形雖然強調和手寫體相協調,但細節上也只到“不會導致數錯筆劃數”這種程度為止。
我以前看到說當年調整字形的一個原因就是筆劃數不一致導致學童按筆劃查字典時經常查錯。很多不影響筆劃數的舊字形就保留下來了。
除了走之底,還有作部件的“火”(第一筆是撇點而非捺點,為了左右平衡),兩點水和三點水(最後一筆是點提而不是提,樣子像杵着地的拐杖,為了看起來“站得穩”),這都是您指出過的“傳統宋體積累下的巧思”。
可惜華語世界對印刷字形的輕視是一以貫之的,如此輕易的就放棄了傳統印刷字形。以至於現在年輕一點的人看到了舊字形居然都說是日本字。
阿傑 2011-09-07 23:35:24

我覺得大陸字形太強調和手寫體一致,已經很有問題了,不過台灣竟然變本加厲。
小知 2011-09-06 09:11:36

大陆新字形要接轨手写体嘛。不过“辶”的手写、印刷还是有别。
台湾新字形更恶心。
阿傑 2010-08-26 03:57:09

Thank you very much. So glad to know there is another person who has noticed this issue.
Than the Sword 2010-08-25 15:07:09

xjxxjxj is being harsh and rude for no good reason. I find this article (and the others) a pure pleasure to read. Who cares if this isn't "research" by his bizarre standards. This kind of tidbits of knowledge make me happy

Anyway, it IS important. Without this kind of careful and attentive analysis, we'd end up with ugly MOE fonts in textbooks and beyond without ever realizing why they're so visually jarring and not knowing how to resolve their homeliness.
阿傑 2007-12-14 03:31:49

我看過的資料裡,就曾提到毛澤東親自指示精簡漢字字數。

結果造就了現在簡體對繁體一對多的現象。
quill 2007-12-09 22:45:27

一、大陸人對大部分事情都泛政治化,政治第一,而且「民族意識」強過頭。還走不出清末的自卑心態。
二、由此心態衍申的集權意識(什麼都要求一致、統一、唯我獨尊……)也表現在語言研究上。(我真的懷疑這是不是可以稱為「研究」。)

跳頁: 下一頁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