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注音中聲母直接加ㄥ或ㄣ的組合也常被混淆,比較常見的應該是都念成聲母+ㄣ,例如很多人會把「成」念成 ㄔㄣˊ (chén)。不過一位人類學界前輩臧振華,他用的姓名拼音是 Tsang Cheng-hwa,這倒是把「振」 的 n 拼成了 ng。
另外有點匪夷所思的是導演李安的名字 Ang Lee,照理說「安」應是 an,拼成 ang 不知只是個不小心的錯誤或是有什麼典故。有些漢語的確會把ㄢ跟ㄤ兩者合併成一類,在台灣有時也會聽說有人不容易發好這類的音、或一時不「輪轉」而把其中一種念成另外一種,不過應該還沒有到普遍地完全不區分ㄢ與ㄤ的地步。
歌手王力宏的名字 Leehom 則是個更特別的例子,如果這名字的確是來自「力宏」兩字的發音的話,那原應以 ng 結尾的「宏」會變成以 m 結尾,實在另人想不透。
當然這些拼音只要是本人固定使用的形式,別人就得照樣引用,畢竟這是他們自己的名字,拼音上的對錯倒成其次,不過其中也許透露出了一些有趣的語言現象。
嗯嗯。我也覺得這個問題毛病不小。像是有時候有些人在那寫啥 IN 代替「硬」的,也是混淆的發音。
撇除混淆不論,就現象言,某些漢語方言這種鼻音大量簡化(某種吳語?)。
還有些語言的演變是把鼻音變成鼻化元音(當代法語)。(閩南語把部分 –ng 和 –m的音給變成鼻化元音了。)
像日語中的漢音或吳音,都把-ng的音對應到長元音去,而把 –n 的音對應到日語的 ん,是個有趣的現象。
不過我覺得最好玩的還是王力在講到中國某些方言裡面 n- 和 l- (開頭的舌尖鼻音和舌尖邊音)不分的時候說,他們講起英語來,「光明(light)就當場變成黑暗(nigh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