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楚的 t 與 d
撰文:阿傑仔 (2008-05-09)回到文章列表

Mac OS X Dictionary最近在使用 Mac OS X 內附的牛津美語字典時,發現只要在發音部份選美國英語 IPA 音標,許多輕音節的開頭 t 字母(特別是在元音之間)都會被標注成 d (舌尖濁塞音)的發音,而非 t (舌尖清塞音)。例如 water 一詞,字典上標注的是 |ˈwɔdər| 或 |ˈwɑdər| 而非 |ˈwɔtər| 或 |ˈwɑtər|。這種標法,看來是為了凸顯美國英語的特色,若是選英國英語,則仍是標注為 t。很多人都知道,美國英語 t 與 d 字母的發音在輕音節常常會變得一樣,例如 latter 與 ladder 雖然有 t 與d 的不同,但這兩個詞的發音是一模一樣的。

但究竟是 t 變得像 d 還是 d 變得像 t 呢?其實都不是,而是在這種環境下,t 變成了舌尖閃音 (flap,IPA: ɾ),d 也變成了舌尖閃音 ɾ,所以兩者就沒有分別了。所謂閃音,就是用舌尖快速拍打一下上門齒內側到上牙齦間的地方而形成的音。我用 Mac OS X Leopard 內建的 text-to-speech 功能,錄了這 latter 與 ladder 兩個詞的發音如下:

latterladder

再看看 Mac OS X 字典裡的音標,輕音節的 d 標成 /d/,與 d 在其他情況下的 d 發音一樣(即舌尖濁塞音),而且輕音節的 t 卻也都標成 d,這恐怕是有討論的空間的。沒有錯,這種輕音節的 t 字母的發音會變得與輕音節的 d 沒有分別,但就如前述,d 不再是舌尖濁塞音 [d],而是閃音 [ɾ],而 t 也沒有變成舌尖濁塞音 [d],而是也變成了 ɾ。

再者,輕音節的 t 與 d 失去分別的這個現象,我相信大多研究英語的語言學者會把它當成語音上的 (phonetic) 現象,而非音韻上的 (phonological),例如,即使在美式發音中,發音者如果想要特別清楚地發音時,輕音節的 t 還是會被發成 [t] 的。而一般的字典注音,應該是標出音韻上的即可,大可不必突然在這個地方用語音學的標法。說白話點,我們在教別人英語發音時,我們還是會告訴他,輕音節 t 的發音仍是 /t/,只不過在實際發音時會受到環境影響而表現得有些不同,進而與 d 混同,而不會告訴他,那個 t 一開始就要被當成 d 來發音。 就算真的要做語音上的標音,這裡也應該是標成閃音 [ɾ] 而非 [d] 才對。

我個人對這樣的標音法是蠻不解的,在此提出給大家參考。

 




歡迎發表意見:

您的大名: 
電子郵件:  (不會公開,可不填。)
意見: 


驗證碼: 


全部共 9 個留言。全部共 1 頁。 目前顯示第 1 頁。

阿傑 2008-10-24 22:53:50

你問得清楚點我們比較能幫你哦。
cole 2008-10-24 17:07:50

我想说的是到底应该读t,还是读d呢?
已经困扰我很很长时间了

不紧是t,p 和k也会读成相应的b g

我该怎么办呢? 美音真的很烦啊!
khara 2008-05-12 23:35:58

很抱歉一時找不出書。:P
是以前看到的某本書,當時印象比較深的是他把「你」標音作 /di/ 。結果現在那本書不知被我擺哪去了。
反倒是臨時挖出的一本鍾榮富的《台語的語音基礎》,裡面卻用了 b、l、g作「三組塞音」符號。但是他有解說說到「閩南語的 [l] 並非邊音」(頁15至17)。
舌尖濁塞音、舌尖邊音乃至閃音,彼此混亂的情況也實在令人頭大啊……
阿傑 2008-05-12 16:31:14

請問你是看到哪裡注成 d 啊?
台語的 b、d、g 雖說是濁塞音,不過跟別人的濁塞音好像都很不一樣。它們是塞音沒有問題,因為塞音的定義,就是口腔完全封閉,它們是 m、n、ŋ 丟失鼻化成分而其他不變,鼻音也是一種口腔完全阻礙的塞音,所以鼻化不見了就成了濁塞音。可能是因為從鼻音變來,所以沒有那種一般塞音強烈的爆破。以上資訊做個參考。
khara 2008-05-10 22:07:11

原來如此!我也是看到人家注的音標是 /d/,想說這該是有道理的。不過,話說回來,台語的 /d/ 聽起來和其他 /d/ 似乎也有點不同啊,是還有些相異點嗎?
阿傑 2008-05-10 16:13:20

閩南語的 l,歷史上來自邊音 l 以及去鼻化的 n,而 n 去鼻化就變成濁塞音 d,就像 b、g 一樣。但現在它到底是邊音還是塞音?我曾經和張裕宏教授請教過這個問題,我們都認為其實它的實際音值是一個塞音,也就是舌尖濁塞音 d。一般人在說國語的 l 和台語的 l,也會感覺到有些差異,顯然台語的 l 不是個一般的邊音。這樣看來,台語對於日語 d 的讀法就不奇怪了。
阿傑 2008-05-10 16:02:38

那個字典似乎沒註明音標的用法,不過既然是註明 IPA,就應該是照 IPA 的標準來用的吧。因為 d 這個符號也用於一般的 d(塞音),所以同樣的 d 又用在 flap,就有點問題了。

如果用另一個想法,有兩條規律:d -> ɾ,而 t 都注為 d(即 t -> d),所以 t 跟 d 最後都會變 ɾ,這樣好像可以幫他解釋。 不過 t -> d 這條可能會有點問題。
khara 2008-05-10 15:49:36

倒是提到「都具有 voiced 這個 feature」,聯想到另外一件事。
我從很久以前就一直以為,台灣閩南語吸收的日語中,某些 /d/ 音被讀成邊音 /l/ 了。具體來說,像是螺絲起子 ドライバー,我以前都以為第一個字被讀成 /lo/ 的感覺了。不過實際上好像並不是這樣子?那還是個濁音的 /d/ ?
khara 2008-05-09 23:04:19

我猜測他之所以用 d ,也許是因為那個舌尖閃音算是個「濁音」(特別是因為那是夾在元音間)?編這字典的想要表達得「口語些」(針對不熟悉的外國人?),卻又怕精確的音標符號嚇壞一般人,故而如此?
不過確實如阿傑所說,就算標成 d 也並不精確。這一點,該字典的編者多少該解釋一下了。(這電子字典可有前言後語的對他的標音做些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