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火星文:華康新篆體
撰文:阿傑仔 (2006-05-15)回到文章列表

華康公司有一款字體產品叫新篆體,裡面採用的是小篆的書體。對於想在設計中加入小篆的人來說,這種字體應該是極為方便的,畢竟設計者不需要懂小篆,也不必一個字一個字去查,就能馬上用打字的方式得到古意盎然的小篆字形。

問題是這新篆體還真「新」,絕大多數的字型看似小篆,實際上卻是錯誤連篇。上面我們列出華康新篆、以及字形較正確的漢儀篆書字體來做比較。看看圖中的華康篆字,「人」字寫得很像楷書的筆畫,但實際上「人」的小篆第一筆應該是從左上往右再往下,左邊再加上由上往下的一筆,而不是像華康的字一樣,第一筆變成往左下,第二筆又往右下。再舉「者」字為例,如漢儀篆書所示,正確的篆書比楷書繁複一點,且左右大致上較為對稱,而華康不僅自己發明篆字寫法,左撇和右撇還交叉在怪異的地方,右撇又特別短,實在是錯得離譜。比較兩種字體的「更」字,也可發現華康新篆的錯誤。又像「明」字,在小篆時代它的左半邊並不是「日」,然而華康卻是從現代楷書去想像小篆字形,「月」與「肉」又有混淆之虞。再看看「為」(說文作)、「書」、「女」,實在不知道還有誰比華康更會向壁虛造的了。至於「心」字,比較像少女體+兒童體的混合體,實在看不出跟篆書有什麼關係。

其實小篆在歷史上也有向後起文字妥協的記錄。漢代印章裡的小篆印文,就有很多隷化的現象。但是這些變化只限於出現在印文一類的特定領域,有特殊的結構特色,而且也有道理可循,而不是像華康一樣把火星文當競爭對手而亂改一通。如果華康非要自己發明怪字不可,那麼請把「篆」這個字從字體名稱中拿掉。

上面提到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華康新篆體還另有其他不勝枚舉、罄竹難書的錯誤。這樣製作品質明顯有問題的字體,要向使用者收費,卻有著嚴重的誤導作用,實在令人遺憾,也讓人質疑華康公司(現名威鋒)的專業態度與能力。

 




歡迎發表意見:

您的大名: 
電子郵件:  (不會公開,可不填。)
意見: 


驗證碼: 


全部共 54 個留言。全部共 4 頁。 目前顯示第 2 頁。

跳頁: 上一頁 下一頁 1 | 2 | 3 | 4

Liz 2010-09-17 23:05:29

確實, 現代商人這麼的設計字體是有很大問題的.
篆書的每個字體字型,都有其特殊意義,也因此才吸引後人的深究.
888 2009-11-17 09:39:31


阿傑 2009-08-17 16:17:08

可惜在字體印出來時,上面並不會註明它叫什麼字體。而且一般人就算看到「新」字,恐怕也不會認知到它是非正確的篆字。
Chen 2009-08-15 12:11:52

現代的文字印刷雖然講究可讀性與可辨識性,卻也背負者文化傳承的使命,我們不否認在文字標準化的過程當中,有些字被忽略或捨去了,像是隸書,照理說只有正體字的寫法,沒有草書或行書那樣的簡略形式,但是中國簡化字型都有隸書字型,不過別忘了,字型只能算是工藝雕琢的技術(依固定特徵製作,不會有例外,否則風格會不一致),不是書法家藝術美的呈現(隨心所欲,理氣合一),所以還是有一定的規範,多出來的部份(異體字),只能另覓技術解決,或改用附錄方式備考。不應否認華康新篆體確實是有傳統篆體的風格,只是字形有別於傳統篆體,曰「新」無不妥,如果自創後仍曰「說文解字篆體」,那才是文化浩劫!
but 2009-08-10 19:16:29

基本上我不覺得華康新篆體好看。

但我跟您看法最紛歧的是,我不認為現今隸書體是以隸書架構去造新字的字體;而是以楷書架構去模仿隸書筆觸的字體。
它是為了現代印刷而出現的產物,目標是為了現代人閱讀,而不是為了考古。

而新篆體就是以楷書字形為基礎去模仿篆書的字體,而不是在小篆字體中以基本架構造新字。

在這個前提下,也就是將它視為以楷書(script)下一個字體(typeface)分支來看時,我覺得並不存在「錯誤」的問題,只有「美醜」的問題。
也就是可以評論它的筆畫不像篆書,但不必去評論他的架構不像篆書因為他從來就不care這一點。


又,既然是美術設計,就一定會有字形的改變。
雖大方向以今日楷書字形為準,但還是可以有所調整。
像我一直都覺得華康墨字體的「山」字是難得佳作。

---

字型設計上,我覺得字形是彈性的。

我並不會認為宋體「瓜」字下方不能斷開,
在那一篇我會提到這個問題,那是教育部宋體的設計理念。
也就是基於「宋體字是否能肩負筆畫正確性」這個命題上的進一步討論。

既然明體是最常用的印刷字體,並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
專業文章印刷用的明體、小說印刷的明體、教育用印刷的明體、螢幕顯示的明體等不同用途,是否能有不同設計概念是值得討論的。

畢竟國小課本、參考書裡使用的字型是否一筆一畫清清楚楚比較不會誤導學童,是個可以思考的問題。
我支持教育用的明體、字典用的明體去強調它的相連是有道理的,但一般印刷用的明體並不見得要用同樣的觀點來看。

是否承襲傳統的明體並不是這麼重要,而是設計理念的問題。
我對明體的多變性是開放的。

打個比方,傳統明體因為容易磨損的關係,創造橫細豎粗的風格。
但今日顯示用、印刷用的明體,比例幾乎差不多了。
隨便挑手邊幾本書來看,凡是細明體、中明體,幾乎橫豎比例都非常相近。
因為今日的印刷技術進步,刻意把豎筆加粗已經失去實用意義,只剩下美術意義。這些細明體字留下的明體痕跡,只在橫筆、轉折處的突起上。
如果一本書每個字都用古書般的粗細比例來印,反而會有種奇怪、不正式的感覺。

但我們還是不影響我們稱呼它明體。
阿傑 2009-08-10 18:11:57

在和楷書比較時,小篆應該和隸書等量齊觀嗎?對隸書部份更動的做法可以無限上綱到任何書體?這我是比較懷疑,而且隸書依楷書調整或造新字,仍可以維持隸書筆畫架構,但這個新篆體連篆書的基本架構都沒照顧好,卻也不完全是楷書。我們在這裡也沒有反對在小篆字體中以基本架構造新字,這在篆刻中早就是廣被接受的做法。

如果您只是把它視為仿古的楷書,那麼他的筆畫卻跟楷書大不相同,而您也同意這個做法,那麼宋體「瓜」字下方為何還有不能斷開的理由?

這裡討論的不只是命名的問題,重點是這個字體製作的精緻(或粗糙)程度,以及造成的誤導作用。
but 2009-08-10 17:01:32

事實上我們今日的印刷用隸書,也帶有太多楷書的影子。

舉個較極端的例子,對岸推行簡化字後,還是發明了簡化字的隸書體字型。
隨便拿各家隸書體字型來看,誕生在近代的「鮪」等字,也都有確實造字,並無缺字。

為什麼我們可以容許類推今日的字型去造隸書體字型,
卻無法容許類推今日的字形去造篆體?
難道隸變就是這麼神聖不可侵犯的關卡?


竊以為書體、字體、字型是四個不同的概念。
書體 (script) 是漢字演變過程中每個體系階段 - 甲骨、金、篆、隸、楷 ...
字體 (typeface) 是在一種書體下,大致可分出的字型設計體系 - 明體、仿宋、楷體、隸書體、黑體 ...
字型 (font) 則是每種字體的實際產品,如明體就有華康中明體、新細明體、教育部宋體、...等等數十種
字形 (glyph) 則是一筆一畫的寫法 例如「為」「爲」就是字形的差別

如果您同意明體、黑體、圓體、甚至少女體都是楷書的一種,
那現在所謂「楷體」「隸書體」的「字體」,
也應該視為一種建立在楷書(script)上的字體(typeface)類型。
只是他與書體(script)的名詞容易混淆罷了。

既然如此,又為何「篆體」不能是一種字體(typeface)呢?

仿古確實是一種設計的方式。
隸書體(typeface)是模仿兩千年前的隸書(script),以今日的字形(glyph)創造而成。
模仿的只是筆觸跟架構,並不是把整個字形(glyph)仿過來。
而今日的仿宋體絕對也不是宋朝當時字形的樣子。

我覺得既然是模仿篆書筆觸(等粗、多弧線),「新篆體」一名並沒有什麼問題。
也許我會命名仿篆體或現代篆,但這「新」字也已經有所負責了。

如果不能容許這樣的設計使用篆字命名,
是否也應該要求坊間的隸書體都拿掉隸字?

Chen 2009-08-08 13:30:22

您好!拜讀這篇文章之後,讓小弟想到幾個印刷界常見的用語--可讀性、可辨識性,這在文鼎網站內的字型相關知識介紹也有說明,「華康新篆體」很明顯是不按照「傳統小篆體」去製作的,為了顧及現代人快速辨識上的需要,該字型只能說是利用傳統小篆體的「線條特徵」來製作隸變之後的書寫模式,就以上面的字例來看,「更」和「為」的傳統小篆體應該沒有幾個人看得懂吧!
阿傑 2009-03-05 02:09:40

前兩則留言有參考網址哦。
朱祉叡 2009-03-04 16:57:56

幫我寫我的篆書
春光長壽 2008-11-17 03:24:10


阿傑 2008-11-05 23:04:32

需要篆字寫法的不妨利用電子版的說文解字:
http://www.gg-art.com/imgbook/index_b.php?bookid=53

Q 2008-11-05 21:14:41

請問我的名子要怎麼寫成小篆字體(游富美)
張慈悅 2008-10-04 20:41:45

幫我找小篆的張慈悅


佑子 2008-08-20 19:09:39

不好意思,想請問一下,那「吉祥」二字換成篆書的樣子又是如何呢?
能否煩請大大寄到我的信箱呢?!謝謝喔!想看看會變成如何呢!

跳頁: 上一頁 下一頁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