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寫錯字?(四)
撰文:阿傑仔 (2009-05-21)回到文章列表

在列舉了國字標準字體的一些問題之後,我們在這裡再做個整理和討論。

一、國字標準字體執著於迎合小篆的寫法與《說文》的解釋,雖然這代表對考證所下的工夫,但有些規定過於脫離現實,而違背楷書通行字形。畢竟楷書是楷書,小篆是小篆,各有不同的結構和審美觀,《說文》的解釋也並非完全正確。況且從小篆到隸楷的演變本來就是一連串的筆畫合併與簡省,有人認為小篆要演變成「廿一黃」才是正確的,但根據隸變的演變方式,演變成「草頭黃」亦無不合理之處。事實上,傳統的隸書與楷書中早已充滿著與小篆不合的筆畫,許多小篆中有分別的部件到了隸楷也都合併了,這從《篆法皕韻歌訣》的「奉奏春秦泰,篆來首不侔」等語句可以了解。照國字標準字體的做法,整套楷書恐怕都要重新改寫了。

二、在標準宋體的部份,如我們曾經說過的,制定者對於宋體了解不夠,而且強制手寫體的細節都要移植到印刷體上,因而影響了宋體的設計與美感。就連教育部的官方文件裡都提到,這套標準字型「在美觀程度上仍有許多可以再努力的地方」,而且還需要「聘請專家,集思廣益作不斷的調整與修飾」。既然如此,實在不必急著公告印刷體標準字型,而且就如我們所提過的,制定印刷體標準的必要性是值得商榷的。電腦上的新細明體改採官方標準宋體,即讓有些人認為字形「變醜」,相關單位恐怕要聽聽這方面的意見。

三、國字標準字體嚴格區分在小篆中有區別的部件,但有些做法似乎並不一致而令人疑惑。例如「月」字旁與「肉」字旁在楷書中已經合流,都寫做「月」,而國字標準字體則是特別規定代表「肉」字的「月」要將中間兩橫寫成點與挑(見右圖),以示區別(這種做法也有討論空間)。然而,「朝」、「服」等字的「月」字旁其實也不是「月亮」的「月」,而是「舟」字,古代印刷體有將中間兩橫寫為兩點的,以便與「月」保持區別,但是國字標準字體卻完全不區分「舟」字旁與「月」字旁。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套標準字體呢?我們當然可以評斷某種寫法是否合乎「標準」,因為「國字標準字體」確實是目前官方公告的標準,這是客觀的描述。只是「標準」和「正確」未必等同,除了一時的標準之外,整個書法史更有它的意義,如果只以一時的官方標準來對某個字下「對」、「錯」的評斷,恐怕是未盡周全的。

對於目前標準字體所產生的混亂與困擾,也許有人認為標準字體只要推行一段較長的時間,自然能達到統一,但是古代的帖碑與印刷品都會持續流傳下來,尤其歷代書法名家作品仍會成為眾人效法的對象,因此爭議恐怕不會輕易休止。

另外,教育部提供標準宋體等印刷字型供大眾使用,而且變成了 Windows 上的新細明體更新套件,但既然官方都承認這套字型在美觀上不盡完美,字體廠商應可以本身的字型設計專業來做調整,而沒有必要照單全收才是。

我們還是要肯定標準字體制定者的用心,但也認為這套字體有全面重新檢討的必要。


相關文章:
是誰寫錯字?(一)
是誰寫錯字?(二)
是誰寫錯字?(三)

 




歡迎發表意見:

您的大名: 
電子郵件:  (不會公開,可不填。)
意見: 


驗證碼: 


全部共 22 個留言。全部共 2 頁。 目前顯示第 1 頁。

跳頁: 下一頁 1 | 2

阿傑 2023-07-26 03:34:03

我當初的寫法可能要清楚一點,國字標準字體的確採用了一些俗字,但我指的是在楷書形成千餘年之後,他直接跳過已成形的楷書字形,而從篆書和說文加上腦補硬編造出前所未有、甚至違反楷書結構的新字形。

我倒也不認為俗字一直不能登大雅之堂,數百年來各種書法和文書都用過這些字形,只是有些字書沒採用。我不知道康熙字典為什麼區分那兩種「亠」頭,但它用的根本是明體而不是楷書。明體區分那兩種字形沒什麼錯,但字書用明體可能會造成一些問題。

所以很難說是「恰恰相反」,臺標的確有很多正字道統或自以為正字的成分,只是同時又有一些從俗的部分,事實上它的標準是很亂的。至於你舉出的俗字,我並不主張不能用在印刷體中,只要不要硬用手寫體去扭曲。「青、教、俞」符合常見的楷書構形,我並不認為用在印刷體中有什麼錯。
栗山未來 2023-07-03 13:32:37

「國字標準字體執著於迎合小篆的寫法與《說文》的解釋」,其實恰恰相反,傳統文字學的「正字」道統才是言必小篆、說文的重災區。他們不僅大肆攻擊不符合這一道統的字書(錢大昕「文攴不分,臼𦥑莫辨……𠀰歪甭孬,本里俗之妄谈,[⿻𡸓冂]㤫𣥌𠧗,悉魯豕之訛字,而皆繁徵博引,污我簡編,指事形聲之法,掃地盡矣」,李慈銘「俗謬怪妄,不可究詰,全不知形聲偏旁之誼,有轉寫訛亂,徒淆心目,轉滋俗惑,直是廢書,不可用也」),企圖代表整個學術界,而且還藉著皇帝的名義來推行他們規定出的字形(《康熙字典》),當公權力的寵兒。甚至直到今天,都還有捍衛這一道統的人認爲印刷字形需考慮「字源字理」,說只有這樣才能在學術上「合格」、「服人」(例子恕從略)。

臺標雖然仍然打著「正字」道統的旗號,但是實際操作中卻恢復了部分被壓抑數百年而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俗字」。《康熙字典》以「靑、敎、兪」為字頭,臺標卻把「青、教、俞」扶正;《康熙字典》從小篆區分「高、亭、享、亨」的「亠」和「音、童、商、帝」的「亠」,臺標則從手寫一律作點橫,等等。
viya 2023-06-15 19:27:05

bad!
:3 2017-01-22 17:09:44


無名 2016-12-23 17:34:46

慢住,甲骨文字形的「朝」字右邊就是月,篆文中的舟右邊只不過是誤變體,直到隸書的時候纔又將「朝」字的舟誤變回成月的!
阿傑 2016-06-21 02:25:55

@Bryan:古代楷書的「黃」字幾乎都作「艹」頭或甚至「++」頭,並非來自草書,僅有少數字書,如康熙字典等刻意根據字源改為「廿」。至於中間的「由」,自甲骨以來各書體的慣例都作「由」而不作「田」,寫成「田」是台灣教育部過度地(甚至錯誤地)解釋字源的結果。根據裘錫圭等文字學家的意見,「黃」字和「田」並無關聯。
阿傑 2016-06-21 02:16:05

@張順堯:教育部把「央」、「美」的「大」當作下偏旁,結果很奇怪地依照偏旁的原則改捺為頓點。

曾榮汾 (1994):
「大」、「矢」等形,獨用時末筆作捺,若作下、左偏旁時,改捺為 頓點,如:「央」、「矣」、「知」等字。但「尖」、「夾」等字仍作捺筆。
Bryan 2016-06-19 07:24:57

黃=寫成"廿一由八"才對。現在台灣此字中間已經寫錯變成"田"字。大陸黃字因為跟了草書,所以有"艹"頭。
張順堯 2016-05-21 21:56:16

請問"央 美"的末筆為什麼要從撇改成頓點?
阿傑仔 2016-04-03 15:26:31

謝謝您提供最新資訊,我會加以修改。
路人甲 2016-03-27 13:06:39

教育部關於字體的新網址:
(X)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std/no5.htm
(O)language.moe.gov.tw/001/Upload/files/SITE_CONTENT/M0001/std/no5.htm
複製 Language.moe.gov.tw/001/Upload/files/SITE_CONTENT/ 取代舊的 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 部份。
阿傑仔 2015-09-26 01:34:47

謝謝您的分享。香港標準字形中,位於中間和右方的肉月都不作撇和點挑,比台灣標準有更周詳的考慮。
鍾啟堯 2015-09-18 08:59:16

「肖、平、爾」等字,小時候學字是「倒小字形」,但印刷字形皆為「小」字形。

「兌、曾」字等,小時候學字是「倒八字形」,但印刷字形皆為「八」字形。電腦統一碼視「兌」、「兑」為不同字碼。
鍾啟堯 2015-09-18 08:01:49

我小時候在學校(香港),「肉」旁之「類月字形」裏面仍是「冫」(冰)字形,以便與「月」(日月的月)旁區分。舟旁(如「勝」:兩點)只有聽完林佐翰的《每一日字》電視節目(香港)才注意到。

另外值得注意,字下半或左下角的「類月字形」,如膏(肉:點挑)、「青」(丹:豎橫)、「前」(舟:兩點),等,其左筆傳統印刷字(宋體)和手寫字(楷體)都是豎筆非撇筆,寫成撇筆反而困難。
阿傑 2013-05-04 02:44:58

謝謝,我看康熙字典也作小,附圖在此供大家參考。


跳頁: 下一頁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