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寫了假繁體:台灣標準字形不是你想的那樣
撰文:阿傑仔 (2015-05-25)回到文章列表

近幾年來,有些人在網路上對漢字字形爭議發表了一些看法,並引起某個程度的討論,然而這些文章往往犯了一個毛病:作者只憑自己在台灣的書寫習慣,就認為其他地區的漢字字形是錯誤的(主要是指繁體,簡化字另當別論且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或把台灣官方字形標準奉為唯一的漢字正統,並將與之違背者視為異端。這其中,有把傳統宋體「靑」字下方認作日本貨幣單位的,甚至還有把對岸繁體字體指為「假繁體」的。這些說法,其實是違反事實的。

本文要指出兩點:第一,中國大陸出產的繁體字形,若有和台灣標準不一致的,其實絕大多數只是在異體字上的選擇有所不同。第二,台灣官方所定的標準字形其實不見得如許多人想的「正統」。GB 18030

漢字具有悠久歷史,許多字都已發展出多個字形相異但用法相同的異體,而且有些字擁有的數個異體都相當通行。以某些人認為的「假繁體」為例,「」字只不過是「」字從古至今常見的異體,另外「麪」的字形也很常見,台灣教育部文件甚至指出「麪」字才是本來的寫法,只是為了避免人們將「丏」(ㄇㄧㄢˇ)誤作「丐」,才規定採用「麵」的字形。而「」或「」不但並非假繁體,甚至還是台灣庶民文化的一部分:



「麵」字的各個異體經常同時出現在台灣的大街小巷。

台灣教育部和中國大陸繁體字體所做的,都只是從各種通行異體中選擇一個,以便字形統一,但這不代表其他異體是錯的或「假」的。各地繁體字形標準的不一致,只是反映他們對於異體的取捨有所不同而己,就這點而論,並沒有哪一方比較優越或更能代表「繁體字文化」。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冊」與「册」、「啟」與「啓」、「產」與「産」等、「裡」和「裏」、「峰」和「峯」等字形上,只是由於 Unicode 區分了這些異體而不混淆,因此即使使用台灣以外的字體,在繁體文章中也通常看不到這些相異於台灣標準的字形。而且,這幾組字中,有些簡體字體中的字形反而在歷史上較常見或較近似小篆字形(例如「裏」、「峯」等),根本沒有什麼文化入侵的問題。

以下將中國大陸所製繁體(Droid Sans Fallback 字體)和台灣標準字形(微軟正黑體)並列,同時對照歷史上的寫法,即可看出這些所謂「假繁體」和台灣標準字形都是漢字歷史的一部分:


Droid 字體Droid 字體對應異體台灣官方標準台灣標準對應異體
營 GB 18030營
褚遂良《哀冊》
營營
趙孟頫《與中峰札》
戶 GB 18030戶
趙孟頫《與彥明帖》
戶戶
《康熙字典》
角 GB 18030角
俞和《急就章釋文》
戶戶
《康熙字典》
廣 GB 18030廣
趙孟頫
《太平興國禪寺碑》
廣
(中間作「田」)
?
《康熙字典》
(中間作「由」)

另一方面,如果非得以「道統」的角度來看待,台灣標準字形有許多其實稱不上「正統」。

我們在是誰寫錯字(二)裡曾提過,台灣教育部規定的「寺」字是違背楷書歷史的。以下是各書家的「寺」或「時」字,「寸」之上的部分全都作「土」。然而根據教育部的意見,這個部分並非源自「土」字,所以要改成「士」。這個說法大有問題,第一,「寺」的上半部最早也不是「士」,而是「ㄓ」(即古「之」字)。若說寫成「土」是錯的,那麼「士」一樣是錯的。第二,教育部說許多其他非源自「土」的字形都變成「士」(例如「吉」字),所以「寺」上方也要寫成「士」,然而「去」上方和「封」左上也作「土」,根據《說文》這些部件也都並非源自「土」字,何以教育部字形仍作「土」形?第三,「寺」字從隸書、楷書至今,字形早已定型,當代各國漢字標準也都採取「土」形,唯獨台灣不同。就連教育部自己的《異體字典》列出的古今各種異體,也不見任何上方為「士」的寫法。如果真要談「繁體字文化」,那麼台灣教育部的字形不正有失尊重?


寺寺寺寺時時
柳公權
《玄秘塔碑》
歐陽詢
《化度寺碑》
米芾
《跋殷令名碑》
趙孟頫
《膽巴碑》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趙孟頫
《無逸帖》
寺,台灣官方標準字形
台灣國字標準字體(楷體與宋體)

再以「肉」字旁為例,「肉」在作偏旁時變成了「月」,根據教育部規定,這個偏旁中間的兩橫必須作點和挑(如下圖最右方的「肖」)。這個規定的用意是為了區分「月」和「肉」,然而在隸書和楷書中的這兩個偏旁時早已合流。雖然有些書法作品的肉字旁的確在中間有寫成點和挑的情形,但大致上是出現於行書或行楷而非楷書,因為「月」在左,為了讓最後一橫能帶到右上方的其他筆畫,自然會有往右上的行書筆勢。以下各書家作品和康熙字典用字,全都寫作中間兩橫的「月」,顯然這種寫法已定型,相較之下,教育部字形與此明顯不同,再加上不適當的左撇,使得字形美感盡失,這又如何能代表漢字傳統?

肌肖骨骨肖 國字標準字體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趙孟頫
《臨蘭亭序并跋》
宋高宗
《嵇康養生論》
《康熙字典》 台灣官方標準

再舉一例,在台灣標準中,「充」、「棄」的上半部「ㄊ」第一筆刻意與下方連筆,亦違反楷書字形結構。

棄
歐陽詢書  台灣標準

本文的用意並非比較什麼樣的字形更加「正統」,而是希望呈現一個觀點:任何一時一地由少數人定出的規範都不能代表整個漢字傳統,官方規範固然在現代有一定的必要性,例如教學上的需求等,但漢語、漢字的歷史豐富而多元,人們不應將死板的官方標準用來當作文字「正」、「誤」的唯一準則。從官方標準是否被遵循的角度來看,固然有「尊重」與否的問題,但官方標準絕對不是不能被挑戰的,我們也不應只根據自己的習慣來狹隘地評斷文字的多元樣貌。

相關文章:
是誰寫錯字?(一)
是誰寫錯字?(二)
是誰寫錯字?(三)
是誰寫錯字?(四)

 




歡迎發表意見:

您的大名: 
電子郵件:  (不會公開,可不填。)
意見: 


驗證碼: 


全部共 14 個留言。全部共 1 頁。 目前顯示第 1 頁。

陳顥璞 2023-02-12 11:45:26

不同字形:尤其是細明體和宋體──應作隸書和楷書的區別。
內木一郎 2018-09-21 07:14:16

回覆下方的「wu06c93」:

對岸官方繁體字標準不恰當,不等於臺標就是可取。
未有閣下口中「功德無量」的臺標前,傳承字形(或稱舊字形)明體字對「月部件」、「肉部件」已有區分。閣下要有了臺標才知道,這反映了閣下的漢字知識不足。
wu06c93 2018-09-08 14:06:10

如果你認爲臺標是錯誤的那麽請看對岸官方繁體字標準舉例
轉换 厨師 携帶 遥遠 脉絡 伫立 异體字 滅絶
産品 宫殿 贊賞 雜志 動摇 衹有 焕發 類别
寧静 减緩 實况 收録 并且 合并 游戲 堅决
厠所 厦門 車厢 莅臨 娱樂 乾净 潔净 争鬥
籠屉 拼凑 綳帶
是不是開啓了新世界的大門
正因爲有臺標我纔知道 胡 骨 等字不是月字旁
臺標功德无無量
最後引用 是誰在寫錯字
阿傑 2017-02-26 21:44:25

凱特琳:我已經寄電子郵件給您。
凯特琳 2017-02-25 17:21:09

你好, Hello,
Hello,

Your nice "Pinyin Dictionary" App doesn't work on Mac OS X 10.11.6 (El Capitan).

I had this App installed on an other OS X 10.7, it worked fine and I liked it.

I took 6 screenshots of the 6 error popup messages when trying to open the App. The App main UI also opens (displays) but the popup messages are over it and tell us about some errors.

How can I send you these 6 screenshots ? Do you also need a full screen screenshot ?

Do you think you could solve the problem ?

I've been learning Chinese for a long time. 我學韓語很久了。 My level is HSK 5 ( 已經考過漢語水平考試四級 )。中文這面語言太有意思。Chinese is a very very interesting language. 還在學習。 I'm still learning at the 巴黎孔子学院 。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Catherine.
訪客 2016-10-20 08:29:50

回覆漢字愛好者:大陸的簡體在部首合併和歸部上做得是不錯的(個人認為有些二簡字在這方面做得甚至更好),你大概需要一本大陸的字典去翻翻看。
談到國字……其實大陸的文字規範比台灣松多了……
訪客2 2016-09-14 20:47:50

我個人認爲:
1.臺灣將「寺」字頭寫成「士」字是因爲爲了與同樣篆文像「ㄓ」字頭的「志」字統一,「ㄓ」字上面的「凵」拉直了就像個「士」字。但在金文內,「寺」字頭卻是「止」字,所以這一點臺灣教育部是有點自作聰明的;
2.中國大陸將「呂」寫成「吕」其實是因爲甲骨文的「呂」就是兩個疊起來的「口」,沒有中間一豎;
3.臺灣標準中「充」、「棄」等的上半部「ㄊ」第一筆刻意與下方連筆是因爲金文,曹全碑的「育」字就是上半部分是「ㄊ」的;
4.「麪」字跟「麵」字的起源都是篆文,所以寫「麪」跟寫「麵」都無所謂;
5.樓主你的這句「教育部說許多其他非源自『土』的字形都變成『士』」根據從哪來?「去」字頂上寫「土」字是因爲「大」字下半部分拉直了就像個「土」字(如果你說的那句話是對的,那麼就應該是教育部說漏了),「圭」字是因爲避免彆扭(跟「勗」、「直」一樣取俗筆)纔保留兩土字的;
6.臺灣教育部確實有改錯字的地方,比如「黃」、「大(作底)」、「木(作底)」字等。
訪客 2015-09-28 16:15:15

雖然我個人還滿認同漢字愛好者的看法,但想也知道,如果真的要推行的話一定會被民眾罵翻
阿傑仔 2015-09-26 01:26:46

肉字在小篆(和更早的書體)中,並沒有包含與點挑相似的筆畫。
表示很無語 2015-09-10 11:14:05

回覆漢字愛好者:拜託,上面的,挑衅的「衅」是第一次出現是在民國廿四年的簡化方案好嗎,當時是社會各界所使用的標準,所以入選,甚麼都老共,無語。至於牛丼,用牛肉蓋飯不也可以嗎。「体」是「笨」的正體字,是別的字,怎麼可以改。

回覆Gwen Wu:那個臺灣標準字體是敎育部定的,這幾年連電腦字體都改樣子了。

關於肉月旁的點提,其實淸朝早已有這樣的習慣,淸朝有一本書叫做「四庫全書」
,裏面的字有正體字強迫症,幾乎是完美繼承小篆,而裏面的肉月,就是點提的,請去翻看。
Gwen Wu 2015-09-10 01:03:23

你所謂的台灣標準字體來源何處?就你舉例中的「寺」「時」「棄」,我小時從部編本所學皆與你的台灣標準字體不同啊!(本人60歲)
漢字愛好者 2015-09-09 22:37:47

可以發明新的正體字挑釁的(釁)嗎? 釁字真的太過多劃了點.使用機率也不算低卻超難寫.憂鬱的(鬰)也是應該可以小改的.但是不要用老共的版本.不是說要推廣簡體字.我超討厭殘體字的.但是我發現有一些簡字並沒有簡的那麼難看是可以接受的(數量不多)希望能持續引用.像日本的牛(丼)台灣沒有這個字但卻常常吃其實可以導入這樣才方便表達.
台灣的灣真的可以用(湾)來取代.體育的(體)就正式改為(体)吧. 倒不是多劃不好寫.而是在電腦上看字體小的時候根本擠成一團.像是(體.龜.嚴.亂.釁.變.團.贓.髒.覺.鹽.)其實還有很多..我真的覺得有些(好的)簡字可以編入.繁的也不用取消.字越多越方便越好.必竟是文化
越充實越好.日本某些漢字也簡化過.但是簡的不難看
學問的(学).斷裂的(断).混亂的(乱)其實都是不錯的簡字.大形都還在也不會影響部首.我們現有辭典裏都有收錄.這些都是我認為不錯的字.其實都可以持續收錄進辭典裏.大陸的簡字都簡的太超過了.而且有的連部首都找不到算是比較差的簡字系統.
還有就是微軟的新注音真的超難用.選字都不會選.很多字也都找不到.也希望國人能自己編一套屬於自己的輸入法.(以上均屬個人意見)
阿傑 2015-06-21 22:20:07

我相信即使遵循同一套字形標準,仍然有高下之分,也就是說,設計者當然有一部分的發揮空間,但也就是一部分而已。基本的筆形已經由官方字形標準決定了,哪一筆應該比哪一筆長,哪一筆應該垂直而非歪斜,許多都在官方標準中規範得一清二楚。像台灣官方這樣將不尊重楷書結構的字形明確地定為規範,如何能不影響最後的字體設計?

國字標準字體的基本標準是楷書,而一個楷書作品當然有其美感的問題。設計者可以有主見而不處處遵循,但那就和標準有出入。
孫志貴 2015-06-21 13:44:12

這篇文章就構字法相關的觀點都沒問題,但就「國字標準字體」的「美感」方面的論述有問題。威鋒數位和香港蒙納在製作國字標準字體時的筆形處理手法都太死板、都敗給常州華文。從常州華文的「楷體-繁」和「思源黑體TW」就可以看出來。

大陸的GB18030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字形寫法也是與康熙舊字形迥異的,但當時在行政要求下、在大陸的所有字體廠商都得按照這標準來做…結果,徐學成一樣憑藉著自己的徐明體拿到了當年森澤的設計大獎。

所以,真要討論一款字形標準「美不美」的話,咱們只能訴諸於具體字體產品的設計水平,而不應該將其視為一款字形標準的「原罪」。那些嫌棄康熙舊字形的人,想必也是沒怎麼見過優秀的舊字形字體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