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寫錯字?(一)
撰文:阿傑仔 (2009-01-23)回到文章列表

台灣教育部對漢字字形有一套規範,叫做「國字標準字體」。這套標準不止涵蓋楷書,而且還提供了宋體、黑體、隸書的標準字體。 Windows 為了符合這個標準,曾經推出「新細明體更新套件」。Mac 系統內建的標楷體與 Mac 版 Microsoft Office 附送的新細明體也是來自這個標準。

標準字體當然有規範字形的作用,在現代似乎是有某種程度的必要性,不過教育部這套標準有許多「特別」的規定,經常讓學生和老師感到困擾,而市面上大部份的字體也並不完全符合這個標準。

當然,制定者對於文字考證的用心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某些實際做法是否適當倒是值得討論。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國字標準字體」與傳統字形或一般寫法的不同之處。下面這幾個字都有「木」在下方:

樂 榮 架 梁 樂
趙孟頫
《無逸帖》
俞和
《急就章釋文》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
楷書字體

「木」字最後兩筆本來應該是是撇和捺,不過從上方的文字可以看出,在傳統楷書中「木」放在下方時這兩筆往往變成了左點和右點。至於上面的楷書字體則保留「木」的原樣。

不過在「國字標準字體」裡卻規定,若「木」在下方,撇與捺就要變成向左的短撇與向右的頓點:


↑ 國字標準字體(楷書)

而在「國字標準字體」的宋體之中,這些字也就變成了這樣(與傳統宋體比較):


↑ 國字標準字體 (宋體)


↑ 傳統宋體(細明體)

從以上來看,在傳統楷書中如果「木」在下方,常常會把最後兩筆寫成左點與右點,而傳統印刷字體雖然沒有區分單獨使用的「木」與在下方的「木」,但至少是維持「木」的原樣而沒有標新立異;另一方面,「國字標準字體」在這個地方使用短撇與頓點卻是一般楷書少見的。楷書字形千餘年來具有某種約定俗成的規則,但國字標準字體在許多方面並沒有遵照這樣的傳統,而是基於某些理由採用了獨特的規定,因此它常與一般的寫法脫節,大家照著經典碑帖學來的字反而不合標準,還得另外花費工夫去調整配合才能符合規定。「國字標準字體」也是造成台灣字體與其他漢字使用地區所用字體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其他的問題,我們下次再繼續說。


相關文章:
是誰寫錯字?(二)
是誰寫錯字?(三)
是誰寫錯字?(四)

 




歡迎發表意見:

您的大名: 
電子郵件:  (不會公開,可不填。)
意見: 


驗證碼: 


全部共 21 個留言。全部共 2 頁。 目前顯示第 1 頁。

跳頁: 下一頁 1 | 2

999 2022-04-08 19:41:03


路人甲 2016-03-27 10:31:12

教育部的網站(www.edu.tw)很爛,有些連結改了卻找不到,也不容易Google到。
像是文中提及的「國字標準字體」,新的網址是:
國字標準字體-楷書
其他相關資料可以由語文成果網找到。
鍾啟堯 2015-09-18 07:59:32

用點筆的「木」字形不妨叫做「小木」。大陸新字體也有「小木」,也是用於字的下半或左下、右下角,唯字形(筆形)與使用場合,與臺灣不盡相同。為了字的穩重,其實臺灣的「小木」和大陸的「小木」都應是多餘的。

此外,「李」上半為「木」,右下角為「捺」。若「李」上半右下角用「點」,反而不穩。
黃健亨 2014-07-14 16:48:12

作者不懂!按照小篆(可去查《說文解字》),一橫樑加上個「小」字,與「木」完全無關!
FCS 2014-01-16 10:08:57

很明顯啊,那就是一橫樑加上個「小」字,與「木」無關~
阿傑 2012-03-27 18:03:35

Pepino:謝謝提供這些很有用處的資料,希望以後能多交流!
Pepino 2012-03-27 00:07:58

“應該也拿宋代的活字來比較,因為這才是最初的宋體字。”——大謬,宋體絕不是宋代的印刷字形。
欣喜堂的資料
宋代的印刷字形仍然極力模仿前代書家的筆記,如歐、柳、顏等,也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說的“仿宋體”,或者日本說的“宋朝體”。

我們現在說的“宋體”,是明代正德以後才出現的。最初是工匠為了能快速翻刻宋版書,只保留字的構架輪廓(所以又被叫做“膚廓字”、“匠體字”),省去臨摹原書字形細節的麻煩。後來是因為它能夠節省人工,延長印版壽命,才逐漸成為最流行的印刷字形。所以華人以其最初功能(翻刻宋版書)稱之為“宋體”,日人以其產生時代稱為“明朝體”。
明朝出现的印刷字体称作“宋体字”探因

北大中文論壇的67781530(張正旭)總結過不少舊字形資料,可供參考:Link
阿傑 2010-03-19 13:01:09

謝謝您的意見。其實我想應該很少人會認為化簡化字是尊古,只是有些人拿古文來強化使用簡化字的理由.而台灣這套標準字體有三四十年歷史了,當初就有反對簡體字並加以對抗的意味,所以我想兩岸的標準還是代表著很不同的意識形態。若說有什麼相同之處,就是兩者都用手寫體來硬改印刷體,而這方面,台灣竟然更加走火入魔。
唐小某 2010-03-17 11:35:26

多虧你的文章,我本來對這麼細緻的文字細節完全沒概念。
由此可見,教育果然是百年大計。過去一百年來看到用政治強暴文化的案例屢屢皆是。德國政府十幾年前也是亂搞他的拼字,搞得天怒人怨,哈哈,不只是我們啊!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許多擁護簡體字的人總是在提他們的字體如何「尊古」,而現在中華民國教育部再搞字體的時候也開始尊古。這是意識形態開始偏向大陸的特徵嗎?不知道是不是從民進黨就開始搞得暗渡陳倉...

關於宋體的正宗原始版也許是個可以爭論的話題,不過我覺得重點是一個政權及其御用文人在「調整」或「改造」一個字體的時候應該要謙卑一點。我最近看了不少論調在解釋字體的時候總是喜歡用到很久以前的字體,如甲骨文、篆文來合理化其改變,或如簡化字的偏旁說是草書的寫法。基本上拿不同的書體來做交互參照不是不行,但是硬要說以前的比較正確的話,那一開始就不應該改變啊。這種草書楷寫以及篆體宋印的想法本身就是貽笑大方的。而且就如阿傑兄說得,印刷體跟手寫體本來就應該分開對待,這跟口語和書寫語言的分別是類似的。而且就算是甲骨文跟篆文,我很好奇,這麼多出土的文字資料中難道每個字真的都寫得一樣嗎?真是那樣的話,那始皇帝何苦多此一舉地搞什麼書同文?話又說回來了,既然上古的字體本身不統一,那在選擇參照的寫法的時候,又要用何種標準去揀選合適的參考對象?

我覺得很多自以為是的學者以為自己拿個博士學位(一種舶來品),頭上頂個官銜就自我感覺學問大的不得了,這實在是不可取。這種對學術的傲慢在兩岸的學界屢見不鮮,真是山中無老虎。我覺得這是我們時代的一種悲哀,在整個中國文化傳統被整個截斷的今天,一群腦袋裡裝滿西方思想的學者,自以為是的以為自己手握祭器可以為所欲為、指鹿為馬。令人長嘆啊~

不好意思,最近感觸多了點,借阿傑兄的地方抒發一下。

題外話,本來想去北大中文系論壇的簡繁區上回應一位Godslander的文章。卻因為剛註冊帳號要等48小時才能發文,讓小弟還要在等好久。這種措施是必要的嗎?還是我太久沒到處逛中文論壇了,現在大家都這樣防堵新帳號嗎?總覺得有種脫褲子放屁的感覺。也可能是小弟太天真了,不知道網路上的人心險惡。
阿傑 2010-02-28 00:39:43

我想可能是因為小字不容易表現,所以有時候會機動性調整一下吧。
wind 2010-02-24 19:02:51

個人覺得還是正規的撇捺看得比較順眼,也就是非頓點寫法;另外有個比較奇怪的問題,我的細明體有個奇怪的地方,10px時"維"這個字的絞絲旁是三點水,可是到了11px就變成"小"了.相當的匪夷所思.
阿傑 2010-01-13 14:40:26

謝謝小狼的資料。我想有關單位把「木」作一撇和長點,可能是為了表現楷書中「木」字在下時的的左點和右點,只是這兩點很荒謬地被改成了撇和點。所以我想只要是傳統楷書中會變成左點和右點的,就可能會在標準字體中寫成撇點。

我的推測是:「探」、「深」的右上角,大概被有關單位當作了偏旁,所以和「宋」一樣,「木」沒有作分離的撇點。而在古時的楷書中,「深」右下的「木」中也經常寫成不分離的撇捺。至於「雜」的舊字體,照官方自己的規則,我也覺得是有問題。他們這套規則實在很複雜,而且也定出不少例外,很容易讓人搞不清楚。

但不管如何,「木」字最後兩筆根本不應該是他們所規定的一撇和長點。
小狼 2010-01-10 06:23:57

其實訂定標準的人,自己也會出亂子。

過去「雜」字的左下角曾誤作撇捺相連者,這兩三年間才修正過來。有些舊台灣標準字體,「雜」字還是從撇捺相連者。

今天無意中發現「深、探、琛」等字的台灣標準寫法,「罙」下方的「木」部件,是否有違本身的規定?

於是,我再隨意比較一些位於右下角、左下角、字中間下方的「木」部件,如「森、傑、茠、葆、保、槑、莯、滐、臬、鷍、雜、囃、襯」等字,發現大致上可這樣分:

1. 若該字是先分開作左右結構,右邊再分上下結構的話,「木」部件大多依從撇、點分離主榦的寫法。

2. 若該字是先分開作上下結構,下方再分左右結構的話,「木」部件則大多依撇捺相連的寫法。

但這也太複雜了吧?複雜得出現了「雜、深、探、琛」等的錯誤,沿用多年,當局仍不自知。不是嗎?
but 2009-10-29 11:17:54

日本也是用印刷體公佈標準字形。
他們的態度是,標準字形是針對印刷物用的規範,手寫應可更寬鬆。
(頗有識繁寫簡的味道!?)

不過確實還是有手寫字印刷體化的傾向了...
例如多數日本人現在寫糸字旁下面都寫成小了。


台灣是印刷體楷書化,日本是楷書印刷體化,
看來要向社會解釋印刷體與楷書的差異真的很不容易。
阿傑 2009-10-27 11:06:52

說到這個,中國大陸大多使用宋體字發布標準字形,我個人是覺得,用楷書會比較適當。

跳頁: 下一頁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