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寫錯字?(一)
撰文:阿傑仔 (2009-01-23)回到文章列表

台灣教育部對漢字字形有一套規範,叫做「國字標準字體」。這套標準不止涵蓋楷書,而且還提供了宋體、黑體、隸書的標準字體。 Windows 為了符合這個標準,曾經推出「新細明體更新套件」。Mac 系統內建的標楷體與 Mac 版 Microsoft Office 附送的新細明體也是來自這個標準。

標準字體當然有規範字形的作用,在現代似乎是有某種程度的必要性,不過教育部這套標準有許多「特別」的規定,經常讓學生和老師感到困擾,而市面上大部份的字體也並不完全符合這個標準。

當然,制定者對於文字考證的用心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某些實際做法是否適當倒是值得討論。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國字標準字體」與傳統字形或一般寫法的不同之處。下面這幾個字都有「木」在下方:

樂 榮 架 梁 樂
趙孟頫
《無逸帖》
俞和
《急就章釋文》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
楷書字體

「木」字最後兩筆本來應該是是撇和捺,不過從上方的文字可以看出,在傳統楷書中「木」放在下方時這兩筆往往變成了左點和右點。至於上面的楷書字體則保留「木」的原樣。

不過在「國字標準字體」裡卻規定,若「木」在下方,撇與捺就要變成向左的短撇與向右的頓點:


↑ 國字標準字體(楷書)

而在「國字標準字體」的宋體之中,這些字也就變成了這樣(與傳統宋體比較):


↑ 國字標準字體 (宋體)


↑ 傳統宋體(細明體)

從以上來看,在傳統楷書中如果「木」在下方,常常會把最後兩筆寫成左點與右點,而傳統印刷字體雖然沒有區分單獨使用的「木」與在下方的「木」,但至少是維持「木」的原樣而沒有標新立異;另一方面,「國字標準字體」在這個地方使用短撇與頓點卻是一般楷書少見的。楷書字形千餘年來具有某種約定俗成的規則,但國字標準字體在許多方面並沒有遵照這樣的傳統,而是基於某些理由採用了獨特的規定,因此它常與一般的寫法脫節,大家照著經典碑帖學來的字反而不合標準,還得另外花費工夫去調整配合才能符合規定。「國字標準字體」也是造成台灣字體與其他漢字使用地區所用字體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其他的問題,我們下次再繼續說。


相關文章:
是誰寫錯字?(二)
是誰寫錯字?(三)
是誰寫錯字?(四)

 




歡迎發表意見:

您的大名: 
電子郵件:  (不會公開,可不填。)
意見: 


驗證碼: 


全部共 21 個留言。全部共 2 頁。 目前顯示第 2 頁。

跳頁: 上一頁 1 | 2

armgod 2009-10-24 21:56:55

說來有意思,最近我們大陸這邊教育部發布了一批新規定的漢字。其中把大部分的木字偏旁的底部都規定為撇捺,比如“亲”(親)、杀(殺)字,這樣兩岸的印刷體筆畫規定剛好相背離了
阿傑 2009-08-16 17:45:26

香港政府大概也有類似的思維,而且要制定繁體字標準,應該不免要參考台灣的做法,不過確實的理由應該只有他們能說明吧。

您的意思是傳統楷書並不輕觸右豎筆,而教育部的寫法卻要輕觸嗎?教育部的文件說到:「凡框中的橫筆皆輕觸左右邊筆」。古代作品中也有些是碰到的,我想教育部只是做統一規定吧。不知您認為如何?
Chen 2009-08-15 12:20:06

好奇問一下板主:國字標準宋體既然這麼怪,為何香港政府也採用這套不穩的字型用於教育上?國字標準楷書也有點怪,極多數楷書的橫筆都不輕觸右邊的豎筆(如:日、月、白、自、貝……內的橫筆),但日本教科書體卻是這樣寫,臺灣國字標準楷書也是這樣,香港政府也接受了,是什麼原因呢?
阿傑 2009-01-24 12:20:02

謝謝提醒,確實應該與最初的宋體做比較,不過要確定哪些書是宋代原版印刷的大概也要花些工夫。據我所知,宋體到最近在筆劃上都不至於有太大的改變,只有在現代的政府做了一些干預之後,才使宋體出現了差別比較大的版本,而且拿後世成為慣例的宋體來比較還是有其意義的,所以在這裡也就使用了細明體來對照。如果有更多早期宋體的資料再與大家分享。

這是從說文解字上找來的「榮」字印刷體:
阿威 2009-01-24 10:21:47

真是太有意思了!

不講沒注意,點明之後越看越怪!
chitsaou 2009-01-23 22:43:18

竊以為如果拿古典書法家的楷書來比較的話,應該也拿宋代的活字來比較,因為這才是最初的宋體字。活字因為雕刻工藝上的限制,所以針對字的寫法在細節部份有些許調整(此話來自維基百科)。至於木該寫成兩點還是撇捺,在下就不瞭解了 :p

跳頁: 上一頁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