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寫錯字?(三)
撰文:阿傑仔 (2009-03-29)回到文章列表

除了手寫楷書之外,台灣教育部還對印刷用的宋體字做了規定。在「國字標準字體宋體母稿」中,列出了所有常用字與次常用字的標準宋體字形。這套標準宋體與傳統宋體有相當的出入,我們在此舉出其中的一些問題。

在標準化的思維之下,教育部相當強調宋體與標準楷書的一致性,所以只要宋體筆畫與手寫楷書略有出入,都會被加以更改。關於官方強行規定印刷體要與手寫體一致這件事,我們曾經在「站不穩的字」一文中提過,並舉了「出」字為例。國字標準字體也有類似的情況,它的「出」字宋體為了符合手寫楷書筆畫,左方的豎筆不超過其下的橫筆,右方的豎筆卻超過橫筆,形成左右不對稱的結構。這種在手寫體是連筆,在宋體中就要連筆的規定,影響了許多字的筆畫,其他類似例子請見右表。

另外,「言」字的第一筆在傳統宋體中為橫畫,「宋」字的第一筆在傳統宋體中為豎點,這些在國字標準字體的宋體中都依照楷書被改為一點。「辵」部在傳統宋體中是兩點加上橫畫、直畫、捺筆,在標準字體中也硬被改成連續轉折的手寫式筆畫 (見下圖的「這」字) 。「口」字下方的橫筆在傳統宋體中不超過右方的豎筆,但在標準字體中則要超過並露出頓筆,而且左右豎筆不一樣長 (請見下圖)。

這些改變其實是很值得檢討的。雖然這樣達到了印刷與手寫的一致性,但就如「站不穩的字」裡所提到的,手寫楷書與印刷體的筆畫結構根本不同,楷書橫筆都向右上傾斜,宋體卻是「橫平豎直」,即使要訂定宋體的標準,也應該就標準字形部件的增減來做調整,而非連宋體的基本筆畫細節都加以破壞。以「口」字為例,下方的橫畫超出右邊的豎筆後,即破壞了宋體講求對稱均衡的特性。又如「瓜」字,由於中間的豎筆與其下的挑筆在手寫中是連成一筆,所以其標準宋體也被改成右圖的字形,下方的挑筆與一點完全偏在右邊而使結構極不均衡。而「辵」字旁的筆畫也是相當怪異。

至於「言」字與「宋」字的第一筆在傳統宋體中作橫筆或豎點,而非如楷書中的的點,似乎相當奇特。不過看看「言」的小篆字形 (隸書的情形也類似),第一筆即是橫筆,傳統宋體與之相同,而「宋」的第一筆在小篆中作直畫,傳統宋體也作直畫處理,可見傳統宋體並不是胡亂改動的。傳統宋體捨棄歪斜的點而取橫畫或直筆,講求結構平衡的用意相當明顯。不過,教育部的標準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更誇張的是,國字標準字體的草字頭,在宋體中成為了右圖的模樣,兩個豎筆是傾斜的。這種傾斜法是楷書的特性,例如「口」字楷書即是上寬下窄,但是在橫平豎直的宋體中還這樣處理就令人匪夷所思了。由此看來,標準字體的制定者對於宋體是缺乏了解的。

傳統宋體的字形設計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其中具有相當多的巧思,可惜在今天並未得到足夠的尊重。事實上,手寫體與印刷體原本就是不同的字體,文字教學應該以楷書進行,至於印刷體則應該是發揮創意與美感的地方,兩者並不衝突。除了楷書、宋體之外,教育部還公布了「方體母稿」與「隸書母稿」,甚至也有制定小篆標準字體的計畫,企圖將一切標準化,其必要性實在值得商榷。


相關文章:
是誰寫錯字?(一)
是誰寫錯字?(二)
是誰寫錯字?(四)

 




歡迎發表意見:

您的大名: 
電子郵件:  (不會公開,可不填。)
意見: 


驗證碼: 


全部共 30 個留言。全部共 2 頁。 目前顯示第 1 頁。

跳頁: 下一頁 1 | 2

阿傑仔 2022-08-23 20:34:44

緣哥:是啊,內八草頭原本就是違反設計原理的。
緣哥6922 2022-08-15 16:06:43

不過現漢以及新華字典上的新舊字形對照表上的草字頭中舊字形却是分開的……
不過那個草字頭倒是横很平,竪很直,不像臺標那樣“内八”。
路人甲 2016-03-27 13:01:08

教育部關於字體的新網址:
http://language.moe.gov.tw/result.aspx?classify_sn=23&subclassify_sn=436
鍾啟堯 2015-09-18 08:01:16

依個人觀察,宋體字(包括電腦明體字)是以隸(音弟)書為藍本鑄造,不是以楷書為藍本鑄造,所以不能以楷書的斜式手寫體筆畫鑄造方正的宋體字。

此外,在某網文看到說教育部新規定「言」字上面的點筆必須與第一橫筆接觸。然,點筆是獨立運筆的,鬆的分離,緊得接觸,無法規定與上下筆接觸,否則不是點筆難以運筆,就是被規定與點筆接觸者難以運筆。
也是路過 2014-01-17 13:39:54

你用不用楷書呢?
你打出的這些字皆是楷書,
其中沒幾個符合造字原理,
從最早造字到楷書早就劇烈變化,
幾乎都是你所謂的積非成是的約定俗成,
那用小篆大篆呢?
很抱歉,那也都是你所謂的積非成是,
除非回到畫圖的時代,
才沒有所謂積非成是,
才是沒有你所謂的壞習慣,
但回到圖畫的時代好嗎?

我是沒看到上面哪裏寫不能用斜畫,
是說該直的就要是直的,
而不是這裡高興斜就斜,
別的地方直的又沒關係,
如果是您所謂習慣就好,
那所有字體跟設計隨便弄就好,
反正習慣就好。

世上有多少印刷體,
各有表現方式,
所以都要廢掉囉?
還有不同的時代的書體現在都還看得到,
是不是要一起禁掉呢?
王子 2014-01-17 11:23:30

我覺得遵從造字原理沒什麼不好
約定俗成本來就是一種積非成是
加以改正是正確的決定
大家會覺得麻煩,是因為用錯誤的寫法用習慣了
壞的習慣本來就須要改
而印刷體與手寫體是否應統一
我覺得其實一般成人閱讀時根本不會在意字是否平衡或筆劃是否正確
只有剛學字的學童會去特別注意
而印刷體筆劃與手寫不同的確會使學童困惑
所以個人認為統一是較正確的決定
至於大家覺得草字頭的豎筆傾斜很奇怪
那也是因為看沒傾斜的看習慣了
個人覺得傾斜並不影響美感
中文字筆劃本來就有橫有直有斜
不必因為他是宋體字就堅持要是直的
宋體字裡本來就有很多傾斜的筆劃
難道要全部改成直的橫的嗎?
我只是偶然看到這篇文章
平常並不會特地上這個網站
若想跟在下討論請來信
abwuliu74@gmail.com
阿傑 2013-03-18 08:59:51

哈,這樣的字體實在是矯枉過正,不知設計為何物了。
連醜陃不堪的台灣教育部方體,都是垂直的草頭,
而且很多簡體字的圓體,也都把「宀」上的斜點做成垂直的豎點了。

Chen 2013-03-16 16:36:42

如果各位有機會使用華康所推出的香港字型,那其所附的新版HKSCS

字集(2004年版以後)之新增字更是可怕,不只宋體如此,連黑體與

圓體那艸字頭(艹)的二個豎筆都是斜的!
路人丙 2013-03-12 22:47:01

前面的but一直舉草頭在康熙字典有歪斜的豎畫,就像教育部新字形,問題是
1. 在康熙字典並非所有草頭都歪斜
2. 康熙也有其他口形的結構有豎筆歪斜現象,難道現代宋體所有口形都要弄歪嗎?
3. 康熙自己有不統一情形,和其他古代宋體也有不一致,難道現代設計字形不該有統一的橫平豎直原則嗎
所以這說法恐怕很難當作教育部新字體將草頭弄歪斜的合理化的理由
小狼 2012-12-29 07:57:57

看回下方的回應,發現擁護台標新字形的but,一直未有回應在下指出的問題。

另外,且容在下再作補充:

我不覺得把Unicode的70BA、7232,同樣地製作成「爲」這個字樣,是一種「錯誤」。Unicode對異體字的收錄本來很混亂,有些異體字,本來不應收錄的,卻因另一些原因收錄了。既是異體字,一套字形統一其寫法,並不是錯。甚至可說這才是正確。

But擧「杮」、「柿」爲例,其實這兩字與「爲」、「為」性質不同,不能類比——「爲」、「為」是同一個字的異體字樣,「杮」、「柿」則是兩個不同的字。But的例子,是擧例錯誤/偷換概念。

But有權選擇一款把70BA、7232製成不同字樣的字體,以顯示不同字元之異。但我也有權選擇一款把所有「爲」字都製成從「爫」的字體,以統一正確字形。

至於說到要統一,既然「舊字形」——依《康熙》等的傳統字形有理也優良,台灣敎育部標準卻明顯缺點重重,那麼豈有「擇劣從之」之理?
test 2012-07-18 12:45:09

好像 microsoft yahei 就比 simsun 更加不符合标准。
小狼 2010-04-23 22:16:22

回覆but:

我不認為舊版細明體是「錯誤連篇」。其實印象中,在Win3.1時代,即是共需考慮Big-5碼的時代,部件的寫法反而是蠻統一的,礻、羽、為、真等部件,全都依照所謂「舊字形」的寫法——即是符合文字學字理的、真正有根據的、真正正確的寫法。基本上《康熙字典》的寫法亦是這樣。

倒是自Win95起,因為Unicode化,有些字符分立了,如「為/爲」、「真/眞」等,再者加進了一些兼容字符,如「羽、神、福、祥、精、靖」等,也導致某些原來Big-5碼區集用的字要改變寫法,這是不統一的開始。

現在,既然要有不統一改成統一,就應該依照真正正確的標準。而不是不理性、不問因由地,盲從某些不準確的、某些地區推出的聲稱標準,「強暴」了原來正確的字樣。

近日,「黑體-繁」敵不過那種不學無術的網上暴力誣言,劣幣驅逐良幣,不勝唏歔!

(p.s.「瓜」字要不影響楷書筆數是可以的,這種其實只是「飾筆」,可以把字設計性不添加這些「飾筆」、不影響筆數,但仍然符合美觀性。然而,台灣教育部那種寫法,卻是令字形重心也失去。)
wind 2010-02-24 19:12:13

新細明體中的"雨"字相當讓人抓狂!真不知道教育部那些傢伙怎麼想的.

阿傑 2009-07-23 05:14:59

我蠻同意「瓜」字中間可以造成厶字形,傷腦筋的是教育部規定瓜字「下中筆皆作豎挑」。我想在不造成誤會的情形下,這個規定還是可以有些調整的。
but 2009-07-21 10:01:08

感謝您的回應

關於「瓜」字的問題,我的想法是,基本上我對宋體的筆型改變追求平衡態度是開放的。但太容易招致誤會的筆畫應該有值得討論的空間。
例如我會傾向把它造成彎曲的厶字型。因為多數垂直交叉的這個結構,如萬、禹,都是分開的兩筆。
* 順帶一提,教育部宋體的禽、離字下方真的是厶字型,為了表達這是一筆。

> 關於「為」錯誤造字的問題,我想這也是 Unicode 的先天缺陷
其實不只是Unicode環境,只要是大字集,字形就要考慮到這一點。
例如,字書(像康熙字典)所用的宋體就必須很care字形的可區分性。
例如「柿」跟「杮」是否能清楚區分。這就是字書用宋體造字的無窮迴圈。在沒有區分必要的情況下,上面的點(宋體通常是豎)跟下面連貫倒無所謂。但因為有一個木字旁「柿」跟「杮」會混淆的問題,只好像辦法區分它們,結果所有的有市、巿的字都要跟著一起區別,才不會造成不統一。

說到這點,我很佩服石井茂吉先生,當時已經64歲,又一個人花了8年時間,一天20字,為大漢和字典製造出5萬多字的照排宋體原稿。

P.S. 華康常常會偷改它們加的字型,隨著每次金碟XXXX出版時,字形都有一些修改。當然將不理想的字修掉是好事,但我實在希望他把版號放在字型名稱裡... 不然研究字形差異時常常陷入版本不一致的羅生門orz


最近看到某位日本人對明朝體(宋體)的印刷意義、教育意義、各家比較、今後該如何發展發表了100篇的隨筆,很有趣:
http://www.nagamura.jp/moji/minchou/

跳頁: 下一頁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