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寫錯字?(三)
撰文:阿傑仔 (2009-03-29)回到文章列表

除了手寫楷書之外,台灣教育部還對印刷用的宋體字做了規定。在「國字標準字體宋體母稿」中,列出了所有常用字與次常用字的標準宋體字形。這套標準宋體與傳統宋體有相當的出入,我們在此舉出其中的一些問題。

在標準化的思維之下,教育部相當強調宋體與標準楷書的一致性,所以只要宋體筆畫與手寫楷書略有出入,都會被加以更改。關於官方強行規定印刷體要與手寫體一致這件事,我們曾經在「站不穩的字」一文中提過,並舉了「出」字為例。國字標準字體也有類似的情況,它的「出」字宋體為了符合手寫楷書筆畫,左方的豎筆不超過其下的橫筆,右方的豎筆卻超過橫筆,形成左右不對稱的結構。這種在手寫體是連筆,在宋體中就要連筆的規定,影響了許多字的筆畫,其他類似例子請見右表。

另外,「言」字的第一筆在傳統宋體中為橫畫,「宋」字的第一筆在傳統宋體中為豎點,這些在國字標準字體的宋體中都依照楷書被改為一點。「辵」部在傳統宋體中是兩點加上橫畫、直畫、捺筆,在標準字體中也硬被改成連續轉折的手寫式筆畫 (見下圖的「這」字) 。「口」字下方的橫筆在傳統宋體中不超過右方的豎筆,但在標準字體中則要超過並露出頓筆,而且左右豎筆不一樣長 (請見下圖)。

這些改變其實是很值得檢討的。雖然這樣達到了印刷與手寫的一致性,但就如「站不穩的字」裡所提到的,手寫楷書與印刷體的筆畫結構根本不同,楷書橫筆都向右上傾斜,宋體卻是「橫平豎直」,即使要訂定宋體的標準,也應該就標準字形部件的增減來做調整,而非連宋體的基本筆畫細節都加以破壞。以「口」字為例,下方的橫畫超出右邊的豎筆後,即破壞了宋體講求對稱均衡的特性。又如「瓜」字,由於中間的豎筆與其下的挑筆在手寫中是連成一筆,所以其標準宋體也被改成右圖的字形,下方的挑筆與一點完全偏在右邊而使結構極不均衡。而「辵」字旁的筆畫也是相當怪異。

至於「言」字與「宋」字的第一筆在傳統宋體中作橫筆或豎點,而非如楷書中的的點,似乎相當奇特。不過看看「言」的小篆字形 (隸書的情形也類似),第一筆即是橫筆,傳統宋體與之相同,而「宋」的第一筆在小篆中作直畫,傳統宋體也作直畫處理,可見傳統宋體並不是胡亂改動的。傳統宋體捨棄歪斜的點而取橫畫或直筆,講求結構平衡的用意相當明顯。不過,教育部的標準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更誇張的是,國字標準字體的草字頭,在宋體中成為了右圖的模樣,兩個豎筆是傾斜的。這種傾斜法是楷書的特性,例如「口」字楷書即是上寬下窄,但是在橫平豎直的宋體中還這樣處理就令人匪夷所思了。由此看來,標準字體的制定者對於宋體是缺乏了解的。

傳統宋體的字形設計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其中具有相當多的巧思,可惜在今天並未得到足夠的尊重。事實上,手寫體與印刷體原本就是不同的字體,文字教學應該以楷書進行,至於印刷體則應該是發揮創意與美感的地方,兩者並不衝突。除了楷書、宋體之外,教育部還公布了「方體母稿」與「隸書母稿」,甚至也有制定小篆標準字體的計畫,企圖將一切標準化,其必要性實在值得商榷。


相關文章:
是誰寫錯字?(一)
是誰寫錯字?(二)
是誰寫錯字?(四)

 




歡迎發表意見:

您的大名: 
電子郵件:  (不會公開,可不填。)
意見: 


驗證碼: 


全部共 30 個留言。全部共 2 頁。 目前顯示第 2 頁。

跳頁: 上一頁 1 | 2

阿傑 2009-07-21 03:34:59

關於康熙字典的宋體,我的觀察供參考:
1. 它的「比」字,我感覺最左邊的筆畫都還是斷開的,並沒有連成一筆,至少對照教育部的字形,它左下方那一筆還是出頭了。
2. 一些草字頭的確有斜度,不過竟然有的斜有的不斜,還蠻奇怪的。
3. 「系」的大字的確有連筆的處理,不過其他的小字和頁面最左邊的「糸」字卻都是斷開的。看來它的大字是蠻特別的,可能有您說的特殊考量。

關於「為」錯誤造字的問題,我想這也是 Unicode 的先天缺陷,它以字形來區分編碼,因而經常有一些問題出現。

阿傑 2009-07-21 02:28:18

您好,非常謝謝您提供的資料。關於「瓜」字,的確會有筆畫數上的問題,我想如果要在宋體上維持連成一筆的字形,就要在其他部份做一些調整了(例如中間的豎筆再往左移,或是往左下斜?)。當然也有人認為印刷體並不需要與手寫體完全一致,學習寫字應該使用楷書字形,這也許與您的意見不太一樣。
but 2009-07-20 15:40:32

另外,「傳統宋體」也有許多版本。
民間刊本字形種類混雜,
但字書的宋體就會比較在意這些細節了。

下面這些是同文書局原版的康熙字典掃描檔
比 http://www.kangxizidian.com/kangxi/0590.gif
草 http://www.kangxizidian.com/kangxi/1030.gif
系 http://www.kangxizidian.com/kangxi/0915.gif

可以看見「比」「系」字都有小心避免讓字形使人誤會成兩筆。
草頭也都是分開的,而且很多字草頭都有傾斜度在,標準宋體母稿或許也有參考到它。
but 2009-07-20 11:49:39

您好,對於您此篇對教育部宋體的意見,我大部分都認同。
不過就這個「瓜」字來說,我是保留的。
因為與「出」「口」這些看得比較習慣的字不同,
在不至於誤解筆畫寫法的情況下,我同意強調平衡為佳。
但「瓜」這個傳統宋體寫法,其實是很容易誤以為是六筆的。
問題是,包括康熙字典的字書,也一直傳承著瓜字是五筆。
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值得討論的。


順便回版友
> 即使要推出標宋體,為什麼不另外多加一款名為「標宋體」的字型,保留下原來的細明體

因為舊版的細明體在 Unicode 下是有名的錯誤連篇。
例如Unicode裡「為」「爲」是兩個不同的字,但舊版細明體可能是因為第一版只有Big5部分,把「為」字造成「爲」了。結果擴充到Unicode範圍後,兩個碼位的文字無法區分。形成錯誤造字。

另外還有偏旁「示/ネ」、「青/靑」不統一的問題。
像「神社」,在舊版細明體,神是ネ旁、社是示旁。
「清靜」,清是「青」,靜卻是「靑」。

總之舊版細明體在Unicode內造成的文字混淆、部件凌亂,是很大的問題,不得不翻新。
微軟只是選擇在這次翻新時直接遵照政府標準罷了。
* 事實上日文的 MS Gothic 在這次翻新也配合了日本JIS新標準,Vista文字翻新時配合政府標準好像是微軟政策。
阿傑 2009-06-08 17:19:26

哈哈,這個「華」字的確挺誇張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網頁的左下角: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sungti/as32.htm
小狼 2009-06-07 05:19:35

唉,對着那些「跛足口」、「拐腿出」、「畸胎辶」,真的很無言……

為什麼現在的細明體要弄至這樣……
即使要推出標宋體,為什麼不另外多加一款名為「標宋體」的字型,保留下原來的細明體,
而要掛羊頭賣狗肉,以「細明體」之名去賣標宋體T_T……

看着那些有「倒塌危機」的「佔」、「信」、「活」等字,真的很苦惱……T_T……
看「華」字又很矛盾,草頭變了兩斜,中間部份的雙十則仍是兩豎……
小狼 2009-06-07 05:14:24

手寫字向來就是每字都有不同。只要在一個適當的程度之下,不是重要的部件錯訛,就可以接受。

但印刷字型,現在弄成這樣,既失去傳統的美觀,又不能真的與手寫字相同,不倫不類,這開要命了。其實無論如何「強暴」宋體、黑體等印刷字型,也沒可能與手寫字相同。這方向一開始就走錯了。

傳統印刷字型除了美觀外,也的確有其根據的。例如「橫點」和「豎點」,是依照篆形的。「眞」、「直」等字的傳統宋體寫法,也是依照篆形。

教育部標準裏,改造了「黃」等字,卻沿用慣常手寫的「真」和「直」,不依篆形改變之,又是一個雙重標準吶……
阿傑 2009-06-04 19:34:57

我想,就算有這些規範,也很難改變POP傾向吧。
湛在地球 2009-06-02 22:03:09

“教育部”出的这个手写宋体标准,目前的间架结构美感是我很不喜欢的。传统的宋体本来已经很好,如果手写硬要向宋体靠拢,就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以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就象,原来电话的最需功能是通话,而,在不停刺激消费文化中,将电话加上了很多到淘汰都忘记使用的摄像、电邮、MP3、mp4等鸡肋功能。表面上满足了“山寨机”包罗万有。但是匆忙上市,经不起推敲,短命使用罢。凡事的均不专一,成了个不论不类的怪胎。

另外我看到,现在台湾的年轻人,写的字都有POP字体倾向,可爱又圆滑得似乎几笔就能带过本来的十几笔划。是否“教育部”看到传统即将不传,希望大家都能看清规范的书写呢?


阿傑 2009-05-23 01:11:12

我覺得方體母稿蠻奇怪的是,風的最右邊(也就是「几」字形的右邊那個筆畫)不太往右彎,所以沒留下很多空間給虫的右下那一點、我猜這也是造成右邊很擠的原因之一吧。
風痕影 2009-05-22 16:25:36

看了方體母稿,才發現微軟正黑體似乎有照著那個來做。

第一次看到微軟正黑體時,就試著打出自己的名字--
總覺得那個「風」長得很奇怪。

平常的字體,無論是黑體還是舊的細明體
我想是顧慮右邊多了一個勾吧?中間的虫是造成稍微左偏的樣子。
可是在微軟正黑體裡,卻剛好擺在正中央;
結果右邊那劃被壓縮,反而覺得好不平衡。

剛才發現方體母稿裡也是這樣寫的。
阿傑 2009-04-01 21:53:55

我想我找到你說的那篇文章了,謝謝你的資訊。黃前輩的說法,像是「次」字左邊要寫成「二」,都是以台灣教育部的標準為依據,只是就如同我們曾討論過的,教育部的標準是否適當,還有待斟酌。

其實在楷書之中「次」的左邊早就和「冫」合流,「月」和「肉」做偏旁時也變得相同,這就和「魚」的下方寫得像「火」是一樣的,所以並不是日本人弄錯了。「言」字上方一橫或一豎也並不是日本人搞出來的,而是古代中國人用的宋體字形。日本的筆畫外形在大部分情況下,反而是比較接近傳統的。當然,「言」上方印成一橫是否合適,應該是可以再討論的,畢竟在楷書中它已經變成一點了。
ban 2009-04-01 14:26:36

那是一兩年前的文章了。我忘了是在哪篇出現的。
為了怕誤會,是timhuang,不是另一位常發文的黃先生。
他提及言的上面那一劃應該是一點而不是一橫。次的左邊應該是二,而不是冫。
談到中文在電腦上的發展時,每每會提及他的百萬字著作。
我應該都沒看過就是了。
阿傑 2009-04-01 04:38:49

你是指他哪方面的文章呢?月偏旁如果是從「肉」來的,照那個規定是裡面要寫一點和一撇,這又是為了保持某種分别而刻意改造出來的怪東西。
ban 2009-03-31 16:15:35

讓我想到之前在OIKOS上那位黃先生的文章。
之前在電視新聞上看到老師規定月的裏面要上下兩點的寫法,結果被家長評太過。
看來標準還是要與民意接軌。

跳頁: 上一頁 1 | 2